“以前每天总是为找充电桩烦心,现在终于能在自己家门口充电,方便省心多了。”住在南海区桂城街道东区社区的新能源车主莫先生在使用新装的公共充电桩时说道。
“村里有了充电桩,下班回家前就不用绕路充电了,节省了不少时间。”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桂城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村民邵小姐也对家门口的这一变化表示满意。
今年以来,桂城街道纪工委大力推动农村社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建设,将装“桩”小事办成群众的暖心实事。
图片供电部门工作人员正在验收桂城街道新安装的充电桩
有局限:农村社区车主“充电难”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提升,汽车充电问题日益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桂城街道不少住在农村社区的群众购置了新能源车,由于环境条件限制,相对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不仅缺少在小区停车位安装充电桩的便利条件,住处与配建充电桩的公共停车场、商场也有一定的距离,“充电难”问题时常困扰着他们。以东区社区为例,该社区毗邻广州,东新高速、广珠西线高速等路段环绕,来往车辆较多,每天有上百台新能源汽车留村过夜,充电需求较高,但是由于没有配建充电桩,不少车主不得不在广州、桂城中心城区等地充好电再回村。
“村里没地方充电,为了保障第二天出行,即使晚下班都得在外面充好电才能回村,前后又要费一个小时左右。”家住东区社区的邓先生表示很不方便。
桂城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到东区社区调研充电桩需求情况
不少村民都向社区干部反映,希望早日配建充电桩,解决回家前的这“桩”难事。社区方面也曾与第三方公司商谈增设事宜,但实地勘察后发现,该社区大部分巷道狭窄,宽度基本不超过3米,拟增设充电桩的停车位要么位置不充足,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要么周边电力设施不达标,需重新改装完善,而且还存在申报用电手续不齐全等问题,在家门口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事也就此搁置了起来。
今年7月,桂城街道纪工委走进东区社区,监督了解社区推进“百千万工程”情况。座谈会上,社区干部们不约而同提到了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群众长期反映‘充电难’问题,但社区大部分道路狭窄,一旦出现充电起火等情况会殃及其他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建充电桩需要具备良好的电力条件,但是村里的电力设施设备又达不到要求。”“增设充电桩不仅需要协调多个部门,而且暂时没有明确的工作指引,我们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有办法:合力装“桩”解民忧
事关民生,“桩桩”件件都不得疏忽。桂城街道纪工委深入社区走访调研,仔细查找问题,剖析问题症结:经充电桩运营公司实地评估,该社区部分变压器、线缆等供电基础设施暂不满足增设条件,且村道狭窄,需合理选址。此外,社区个别停车位申请材料较单薄,影响加装电表及申请用电。
找出问题所在后,桂城街道纪工委及时向街道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供电等部门反馈,并推动召开专题会议,指导帮助社区理清思路、分类化解。在共同研究点位选址、用电申请、电桩运营管理等关键问题后,最终指导社区敲定了引入第三方运营单位建设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的方案。
为了早日解决“充电难”问题,桂城街道纪工委积极推动各方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处置措施,疏通化解增设充电桩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例如,在选址方面,综合考虑电力供应、场地空间、消防安全、交通便利性等因素,由社区配合供电所、充电桩运营公司做好场地勘察和现场电力评估,场地选择上做到既尽量方便车主,又避开狭窄路段;同时,排查电力供应能否满足充电设备运作的电力负荷,根据需要加装变压器或增容,最终选定社区内避开民居、线路合适的一处停车场增设充电桩。针对用电申请资料不齐全问题,街道农业农村办结合用电申请规定,指导经济社通过出具停车位使用权证明等材料,确保顺利办理用电申请手续。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充电桩的运营管理,则由第三方停车场管理单位负责停车场日常管理维护,充电桩运营公司落实用电安全责任、直对供电单位核算电费等。各方以签订三方协议的方式进一步压实责任,助力充电桩建设工作提速。
桂城街道纪工委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与社区干部讨论充电桩建设事宜
9月上旬,东区社区充电桩正式开始动工安装。安装过程中,桂城街道纪工委深入现场,围绕施工进度、质量验收等环节跟进监督,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建设。
东区社区、停车场管理单位和充电桩运营公司还专门研究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将停车收费和充电收费进行整合。目前,对进村充电的外来车辆实行2小时内免费停车,基本覆盖短时补电的需求,车主仅需支付充电费用即可离场。
当月下旬,东区社区首批4个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安装完毕,并在经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群众期盼已久的家门口充电桩终于落地。接下来,社区方面还将与第三方公司加强合作,预计在春节前再新增10个快充充电桩,进一步满足车主的需求。
车主已使用上新装的充电桩充电
有指引:以点带面办实事
东区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并非个例,10月份,桂城街道纪工委通过摸排街道内其他农村社区新能源公用充电桩安装情况,发现也面临无桩可用的问题,与群众在家门口充电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我们社区的充电条件也是一般,社区里也有停车场可以用于建设充电桩,什么时候可以实现在家门口充电?”看到东区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成后,同样被“充电难”问题困扰的其他社区群众也纷纷表达了建设意愿。
夏南二社区新投入使用的充电桩
群众期盼在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桂城街道纪工委进一步将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问题纳入民生实事“清单”,以解决东区社区群众“充电难”问题为范本,举一反三,推动全街道农村社区新能源公共充电桩稳步增加。
办好这“桩”民生实事,摸清需求是首要,步骤明确、指引清晰是关键。一方面,为了深入了解掌握群众对充电桩的需求,桂城街道纪工委联合各个社区通过调取车辆出入卡口数据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全面摸清摸透全街道农村社区新能源汽车数量和群众对充电桩需求等重点信息,为下阶段充电桩选址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为了让有需要增设新能源公共充电桩的农村社区“有章可循”,桂城街道纪工委持续聚焦群众需求,推动街道农业农村办总结在东区社区增设充电桩的经验做法,于10月中旬印发了《桂城街道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桩)建设申请流程指引》(下称“《指引》”)。
据悉,《指引》梳理了农村社区新建或加装充电桩过程中基础排查、方案设计、电力评估、施工验收、运营管理等8个关键环节,细化各环节办理流程,并对社区在增设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合作模式、土地权属、申请用电等问题作出指引。截至12月初,夏南二社区增设10个充电桩,在平东、石石肯等社区,新能源充电桩也将“落地生根”,全街道预计在明年3月前再新增50个充电桩。
小小充电桩,“桩桩”暖人心。“下阶段,我们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靠前监督,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好每一‘桩’暖心事,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桂城街道纪工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