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增强改革创新意识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10-08 10:49:47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推动各级干部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积极担当、放手干事,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亟待大量锐意进取、敢闯敢试的改革促进派、实干家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围绕党员、干部如何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与能力,记者采访了东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田鹏颖。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新征程的迫切要求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号角。将全会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对各级干部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您看来,干部的改革创新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

  田鹏颖: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透过《决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举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蓝图清晰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催人奋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把《决定》的“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干部的改革创新意识。改革体现为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改革需要创新,改革就是创新。改革创新意识,就是各级干部必须解放思想,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的惯性思维,保持敢为人先的锐气,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就是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不断推动事业向前发展,打开工作新局面。

  列宁指出:“能力不是自行产生的,而是在历史上生长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干部能力建设放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来抓,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对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作出一系列新要求,强调增强“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等,其中就包括改革创新本领、改革攻坚能力。《决定》把“锐意改革”列入党的选人用人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改革创新意识与能力就是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重要构成。

  记者:各级干部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田鹏颖: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新征程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充满艰辛、充满未知、充满风险挑战,必须在除旧布新、开拓创新中破浪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带领全国人民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持续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创新性实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面临各种前沿实践和未知领域,只要我们坚持敢闯敢试、锐意革故鼎新,就会找到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办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亟待解决。比如,如何破解“卡脖子”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扩大开放,更好掌握发展主动权?如何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进展?如何坚持“减排不是减生产力”,处理好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许多未知领域,正是充满机遇、大有可为的领域,正是我们能够对人类现代化作出创新性贡献的领域。

  抓住宝贵机遇、解决复杂问题、锐意开拓创新,关键靠敢于担当作为、勇于改革攻坚的干部队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与能力,敢于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的惯性思维,敢于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老做法、旧体制,严防“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碰到复杂矛盾拖着办、遇到棘手难题绕道走”的心态,满怀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通过坚持不懈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的昂扬状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

  记者: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干部提升改革创新本领提出要求。正确的方法论是指导改革创新“过河”的“桥或船”。在您看来,在推动改革创新的进程中,要坚持哪些原则与方法?

  田鹏颖:坚持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政党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探索优化方法路径,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为现代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活力。”党员、干部要当解放思想的先行者,从陈旧的发展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过时的条条框框的阻碍中解放出来,让思想观念跟得上新时代要求、思维模式跟得上市场经济要求、行为方式跟得上现代化要求;要当解放思想的推动者,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上来,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要当解放思想的践行者,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不为陈旧观念所缚、不为思维定势所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坚持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而是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解放思想的出发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臆断、固有经验和本本出发;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是主观符合客观、理论符合实际。推进改革创新,要不断消除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与时代变化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不断确立符合实际、与时俱进、满足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实现理论和制度、思路和对策、举措和方法的不断创新。要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既根据实践新变化形成新认识,也把科学认识转化为实践力量,理论联系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使改革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和热烈拥护。一方面,坚持为了人民而改革,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突破口,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为民情怀转化为推进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另一方面,坚持依靠人民而改革,充分激发人民群众改革创新的动力活力,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善于发现、及时总结、大力推广基层群众的探索经验,切实以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推进改革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坚持改革创新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要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首先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同时,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勇于站立时代潮头,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激发创造活力,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为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转化为生动实践、制度优势而大胆探索。

  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实问题。要秉持问题意识,提高改革创新的针对性,做到抓实问题、开实药方、提实举措,聚焦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和疑难问题,使改革创新做到精准发力、落地见效。要用好调查研究,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朝着问题难题行,奔着突出矛盾去,把脉问诊、解剖麻雀,掌握、分析实际矛盾和问题,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在深化调查研究中促进改革创新取得实效。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许多制度创新难题需要用法治方式来破解,另一方面,许多重大改革成果需要用法律形式来巩固。改革创新要于法有据,坚持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宪法和法律提供的制度空间和条件,大胆探索和创新。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对宪法、法律和党纪党规的敬畏之心,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在谋划工作时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时要运用法治方式。

  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抓好改革落实

  记者: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谈及切实抓好《决定》部署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探索创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推进探索创新,要把握哪些原则?

  田鹏颖:谈及探索创新抓好改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全力以赴把党中央确定的原则、明确的举措、提出的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同时,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找准自身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改革举措,防止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对已经确定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没有实践经验的改革,要采取试点先行探索的办法,取得经验、看准了再推开。对新领域新实践遇到的新问题,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开拓创新,不断创造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征程的壮阔实践中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指明了方向路径。

  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探索创新、敢作善为,不是随意任性、更不是我行我素,而是在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等基础上的主动作为,是在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部署意图之后的创造性作为,是遵循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作为。没有对党中央精神的正确认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舍得花时间、下一番苦功夫,学习领会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是什么”“为什么”。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党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是管全局、管根本、指引大方向的,一定要准确把握其目的、本质、核心和精髓。在此基础上,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放到全局大局中,去思考工作方向、基本目标、重要任务,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地方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要有战略定力,符合中央精神、有利于推动发展、能够不断改善民生的工作,就要坚定不移往前推进。

  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抓落实、谋创新,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党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在对标对表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中把握好重点问题、关键问题,也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准确理解每项改革举措的背景和定位、指向和内涵,搞清楚创新的基点、关键点在哪里,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研究制订具体措施,使改革举措具有鲜明的指向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必须明确,推动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在本地区本部门得到细化、具体化、可操作化,这一过程中不管是具体实践创新还是政策创新,都可能出现与现有标准、程序和经验做法不一致的情况,对领导干部来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现实工作中,之所以会出现“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干部缺少担当精神,唯恐出现问题与失误,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因地制宜推动改革创新,要求领导干部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唯其如此,方能不畏首畏尾,真正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精神把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用好试点先行探索的办法,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作为改革的“前哨站”和“侦察岗”,试点可以为全局性改革探路,为面上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做法。在改革试点中,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尽可能把问题穷尽,让矛盾凸显,真正起到压力测试作用;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确保试点工作与整体改革目标相协调、相统一,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努力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在明确改革原则、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地方基层解放思想,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创新,正确看待新事物新做法,只要是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发展规律,就要给予支持,鼓励试、大胆改。要加大对试点的总结评估,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完善规范,在面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