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洁好家风
第十期:烟桥正道精神传承数百年
来源:珠江时报   发布时间:2017-10-10 15:06:00

烟桥村民始终谨记知廉耻、行正道的信念,一直秉承正直淳朴的村风

烟桥正道。


 

        九江烟桥村于明代正统十四年(1450年)建村,因布局如一展翅飞燕,旧称燕桥村。村口长木桥原名“燕桥”,因终年水汽蒸腾,雾气缭绕,清乾隆年间已有“烟桥”之称,久而久之,村子亦改名为“烟桥村”。数百年来,烟桥正道和烟桥家训让烟桥村民时刻铭记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孙后代,让他们始终谨记知廉耻、行正道的信念。


        抗洪立功拒绝道贺


        “比邻闻号啕,谁知其生死。我家三百指,乘屋如鸱蹲。”清道光年间,西江发大水,桑园围决堤,九江处处成泽国。


        此时,烟桥何氏先祖何文绮仍为京官,正值告假回乡,他非常关心民间疾苦,九江乡民生活的困顿使他忧心忡忡。他劝说乡绅分发钱粮赈灾,以解燃眉之急,并亲自逆流而上,视察堤围决口,风雨不休,废寝忘食,指挥监督收复堤围。


        正值广东巡抚朱桂桢到九江巡视救灾赈灾情况,他对何文绮大加赞赏,以其功绩奉奏朝廷,加封为员外郎。水患平息后,因何文绮被加封员外郎,乡人朋友嘉以道贺。何文绮气愤地说:“救灾本来是我分内之事,乡人受灾难,而我以此得到荣耀,实在没什么值得庆贺的”,并把乡人道贺一一拒于门外。


        何文绮拒绝道贺的故事流传一方,烟桥何氏“知廉耻、行正道”的家训也被正式记载在族谱之中。此外,烟桥村族谱中记载着“若夫在家不孝,出仕不忠、交友不信、处世不义,本实先拨,才艺虽多,亦不足观矣”,告诫族人如果做人不孝不忠不信不义,那么即使才艺再多也没有用,以此勉励子孙后代、子孙后裔堂堂正正做人,知廉耻、行正道。


        正道精神传承至今


        “一入烟桥,必行正道。”烟桥正道是处于烟桥村东西轴线上,是进入村子的必经之路。清同治年间,烟桥何氏先祖牧野公在外经商,生意兴旺后,特意回到家乡,把当时的土路全部铺上了青石板,并建起了麻石门楼,请人题写了“烟桥正道”四个大字,借此警示村中后人坚守正道、恪守本分。


        在烟桥村民心中,烟桥正道绝非仅仅只是一条村道,更是村民内心的精神信仰。寓意从烟桥村走出去的人都要秉承“正道精神”,堂堂正正做人。烟桥村民始终谨记知廉耻、行正道的信念,一直秉承正直淳朴的村风。


        烟桥村民何根贵说:“烟桥正道带来潜移默化的教育,能让村民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今年70多岁的何根贵坚守乡村医生工作48年,多年来尽心尽力为村民看病治疗,医德深受村民称颂。在他看来,收病人红包是一种有损医德的行为,廉洁行医、堂堂正正做人才是内心应该遵循的正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