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20111012163110205976890          发布机构: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1-09-23          文号:   南府〔2011〕322号
  名称: 关于促进南海区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主题词:   经济管理 产业 文化 意见          公报期号:   第6期 

 

 


关于促进南海区文化与产业

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有关单位:

围绕“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和“狮舞岭南·龙腾南海”文化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文化强区战略,构建文化与产业融合机制,根据《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工作方案的通知》(南办发201139要求,结合“中枢两翼,核心带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幸福南海为目标,以《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和《关于印发南海区建设“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20112015)的通知》(南发201120)为指引,通过建立文化与产业融合机制,创新文化与产业结合的新模式,发挥文化对产业的主动引导作用,以文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带动城市、环境、产业的提升,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

围绕“中枢两翼,核心带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对东翼、中枢、西翼“三大片区”的产业功能定位和“植产兴业”工程,探索推动文化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将文化和时尚的元素注入传统制造业,加强文化创意对传统制造业的带动和提升,提高产业文化水平,不断丰富产业内涵,以“全·智·造”战略打造国家级产业智库城,促进“制造南海”向“智造南海”转变。

三、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成立文化与产业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区府办、文体旅游局、经济促进局、财政局、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各镇(街道)等单位的分管领导。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研究工作计划、解决重要问题、布置工作任务、检查工作效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文体旅游局,具体负责协调和推进文化与产业融合的各项工作。

(二)政策支持

1政支持。设立区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各镇(街道)可结合各自实际,相应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扶持辖区内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对获得上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按比例给予相应的配套。

2土地支持。优先安排政府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持文化企业以短期租赁方式使用土地或租用现有物业从事文化产业经营;支持旧厂房、旧物业、旧村居以及十三大工业示范项目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基地)和文化旅游街区;扶持“雄鹰计划”重点企业利用现有土地或租赁土地建设文化类都市型产业载体。

3融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授信额度;支持文化企业增资扩产,扶持符合上市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实现跨越式发展。

4.支持多元化投入。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发200510号)规定的领域,以及我区扶持发展的文化产业重点行业,享受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设立南海文化投资公司,积极吸引外资创意产业的技术和资金进入南海,与区内企业进行多形式合作。

四、平台建设

(一)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加快中凯文化商务港、三山虹港国际时尚产品设计中心、里水八达通家居饰品贸易港、经区政府认定的都市型产业载体以及十三大工业示范项目等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39°空间艺术创意社区建设,建立艺术大师工作室。建设九江双蒸博物馆、盐步内衣博物馆、西樵蒙娜丽莎艺术馆等工业文明展示馆和体验馆。加快以广东中旅(西岸)旅游产业园、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和西樵“梦工场”影视主题公园为依托的旅游、武术、影视产业链的建设与完善。大力推进文化产品交易流转市场的建设,重点建设以平洲为中心的玉器珠宝、古玩红木加工交易中心,以西樵为中心的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以里水为中心的家居饰品交易中心等。

(二)文化产业平台建设

1建设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依托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构建“以省校共建为基础、政产学研结合”的金融研究院,引进一批专家团队和私募股权、风险投资机构,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加快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试验区建设,提升南海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能力。

2建立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广东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广东(南海)数字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广东(南海)云计算和软件公共服务中心等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广东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广东有色金属创新中心等行业创新中心建设。指导企业积极建立省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利用信息化平台将分散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整合成行业技术交流平台。引导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高校研究生院,建设国家级产业智库城。

五、工作内容

(一)推动工业设计与企业生产的对接

1充分发挥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等科教资源,引进国内外知名决策咨询、工业设计、工程研发等产学研结合机构,搭建起工业设计与企业有效对接的平台,实现创意设计产品与企业的产品对接、设计人才与企业的对接以及科教院校资源与企业对接,以“政产学研”打造智库之源。

2经贸部门牵头,联合科技、文化部门以及各镇(街道)、各级协会,定期举办各类工业设计、技能大赛等活动,活跃文化产业的生产。例如举办“醒狮杯”国际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玉器雕刻设计大赛、“盐步内衣杯”内衣设计大赛或内衣模特大赛、汽车工业设计及职业技能大赛,参与“中国流行面料”等行业评比活动,定期发布产品流行趋势信息。

3建立大赛评审专家制度。由科教院校的教授、行业协会的专家和企业家为主,组成大赛奖项的评审组,本地企业家要占评审组总数比例的50%引领大赛活动与本地企业需求的互动结合。

4科技部门牵头,文化部门、经贸部门以及各镇(街道)配合,力促设计出来的优秀作品与企业生产对接,使作品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二)大力打造文化与产业合作的品牌

1引导玩具制造、内衣制造、玉器雕琢、家电、小五金等行业与数字内容产业实现跨行业合作,将产品、品牌、营销等方面融入动漫网游及影视作品开发,打造“可儿娃娃”等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创意品牌。

2文化部门和经贸部门联合开展区内老字号调查,对符合“中华老字号”认定规定的,由经贸部门帮助推荐上报。

3文化部门和经贸部门要发掘传统产业的文化要素,加快建设内衣博物馆、九江双蒸博物馆,依托九江酒厂、平洲玉器街、盐步内衣、南海丝厂、南海毛巾厂“红棉牌”等优势传统企业和文化品牌,塑造酒文化、玉器文化、内衣文化、西樵缫丝文化等,拓展工业旅游市场,举行南海汽车文化节,以文化的创意元素激发传统产业“新生命力”。

4文化部门和科技部门联合开展区内民间文化的老专家、老艺人、老技师等资源调查,建立南海民间艺人库,引导他们以传帮带形式培养接班人,推动民间文化技艺的传承。在保持民族民间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推进一批传统工艺品注册登记地理标志保护,申请、登记外观设计专利权和著作权。

(三)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进文化与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以“雄鹰计划”重点扶持企业为工作重点,积极提炼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等企业文化理念,完善规范性和创新型的企业制度,导入视觉识别系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具体设计。完善企业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主题活动,营造和谐友爱的企业氛围。利用新闻媒体和企业内部的宣传文化阵地,塑造特色鲜明的企业形象,打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设立南海区“文产融合奖”

设立南海区“文产融合奖”,对在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企业和创意产品进行评比,设立“十佳企业”和“十佳产品”奖并进行奖励。由区文化、经贸、科技、发改等部门以及科教院校每两年联合举1次评比活动,旨在促进产业技术和质量的提升,以文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文化水平。

 

 

 

 


一一年九月十四日

 

 

 

 

 

 

 

 

 

 

 

 

 

 

 

 

 

 

 

 

 

 

 

 

 

千年古郡·幸福南海
  分享到: 分享到网易微博
千年古郡·幸福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