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20130812142354953786718          发布机构: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13-08-10          文号:   南府办〔2013〕128号
  名称: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的通知
  主题词:             公报期号:   第28期 

 
南府办〔2013〕128

主动公开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2013―2020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罗村社会管理处,区有关单位:

现将《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反映。

 

 

                          佛山市南海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7月8日

 

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实施方案(2013―2020年)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佛山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根本出路,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为高效推进南海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根据《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佛府〔20131号)和《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佛府办〔20133号)的要求,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和《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为指导,围绕一个核心竞争力——人才立区,利用两个核动力——科技与金融,建设三大国家级发展平台——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坚持“四轮驱动”——专国际项目、促民营企业、优公有资产、转集体经济。以创新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构建一流的技术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创新人才体系和环境支撑体系,推动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双转型、双升级”,努力构建创新环境优越、创新机制灵活、创新绩效突出、具有强大示范引领作用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富民强区的幸福南海。

(二)战略定位

——国际高端制造业基地。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海园)的狮山汽车城、丹灶汽配产业园为载体,以一汽大众、福田汽车等龙头企业为支撑,做大做强整车及汽配产业;加强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产业整合,推动全区机械装备、金属加工、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广东省新光源产业基地、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南方生物医药城、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华南(国际)口腔医疗器材产业基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全国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实验区。发挥南海作为“国家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地处广佛核心区的区位优势,以及珠三角作为“世界工厂”的产业优势,加快建设金融资源集聚平台、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和金融、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平台,打造广东产业金融中心,为全国的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探索道路、积累经验。

——产业技术创新高地。结合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全面建立由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创新联盟等共同组成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全国性的产业技术创新高地。

——佛山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先行区。构建创新生态优越、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机制灵活,内生增长、绿色和谐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推动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开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成为佛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先行区。

(三)发展目标

实现科技、产业、文化、环境等领域的全面创新,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创新政策集成配套、创新体系完备合理、创新效率全国领先、创新环境更加优越,成为佛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先行区。

到2017年,建立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3.1%,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到3%;研发人员达到2.5万人,万人口研发人员密度达到100人;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8个,省级创新平台达到40个;发明专利年申请量达到2300件,百万人口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5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

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

二、实施原则

——统筹协调,科技引领。强化政府的统筹职能,建立有效的组织和监督机制,突出科技的主角地位,配强配齐科技部门,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组织和协调作用。

——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立足南海的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明确南海的角色和定位,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推进措施,落实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形成与周边区域错位发展的格局。

——市场导向,协同创新。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作用,构建开放公正、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创新创业新局面。

——广聚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国际及区域科技合作,广泛吸引和集聚人才、技术、资本、项目等创新资源;主动衔接各级政府部门的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各级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落户南海,形成上下联动的发展合力。

三、第一阶段重点工作

到2017年,建立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体制健全,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和城市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整体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成为佛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先行区。重点工作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1.建设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

建立一批面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开发与试验技术平台,一批面向前沿技术开发的公共创新平台,一批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提供研发、中试及配套化服务,提升科技资源公共服务能力。

(1)加快建设南海中国科学院中医药生物科技产业中心。加快孵化中心、产业化基地、配套检验检测平台、博览中心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加强考核评估,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建成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中心。

(2)新建广东工业大学佛山机械数控装备技术研究院。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主体,整合国内外机械数控装备技术资源和创新要素,以“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化公司”的模式,引进创新团队,攻克若干机械数控装备核心技术,成为广东数控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池、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创业孵化福地。

(3)加快建设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以“LED照明标准光组件项目”为突破口,面向LED产业链各环节创新需求,构建七大产业服务平台,整合创新资源,打造LED产业战略智库、信息交互中枢、检测认证基地、技术创新桥梁、金融服务尖兵、人才培养高地、成果展示舞台。

(4)加快建设汽车行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集成PCM无模快速制造、PDM铸型直接制造、CNC精密加工、新材料等技术和先进的检测设备,打造“数字化快速制造系统”,提供三维设计、铸造模拟、快速铸造、批量生产整套技术交钥匙工程等高技术服务,带动汽车和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

(5)加快建设环保产业促进平台。围绕行业集聚发展的需要,加快建设位于瀚天科技城的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公共服务中心、对外展示中心、产学研金融合作中心、环保新技术和新产品博览会、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等七大功能平台,打造集检测认证、科技金融合作、信息发布、对外交流合作等服务于一体的环保产业促进平台。

(6)加快建设广东产业金融研究院。致力于加强“产业金融”理论、学术及政策研究,为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创建“广东产业金融中心”和“国家产业金融试验区”提供高端智库服务和战略支持,为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及企业投融资需求提供专业服务,推动产业金融发展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7)推进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华南分中心建设。依托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的行业影响力,围绕华南地区半导体照明产业需求,建设半导体照明工程师认证培训、LED大讲堂两大产业服务平台搭建华南最具资源的产业技术合作及产业咨询平台,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8)新建中国科学院纳米器件平台。依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中工业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需求,通过开展纳米技术核心元器件、核心制造工艺等创新、研发服务,着力打造立足南海,面向珠三角,集纳米技术产品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输出、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创新平台。

(9)建设珠三角设计谷。依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广州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的工业设计机构和人才资源,建设一个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集工业设计业务外包、工业设计咨询、产品战略咨询、行业产品发展路线图规划、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设计领域的综合平台。通过工业设计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助力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打造一批高科技产业创新基地

加快建设高科技产业创新基地,带动科技、金融和产业的融合发展,重塑产业形态。以新型产业形态推动城市形态更新,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

(1)高标准建设千灯湖科技金融结合示范区。以广东金融高新区为依托,加快千灯湖片区的粤港金融科技园、国际金融信息科技产业园、佛山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高端科技园区建设,引进金融科技企业总部,建设集超甲级写字楼、科技研发、产业孵化、电子商务、商业配套、高端人才聚集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总部聚集区和高科技产业社区,打造国家级产业金融试验区和“科技金融结合示范区”。

(2)推动南海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设立国际合作主题园区,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科技金融合作,大力引进欧美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引导国际资本进入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新型显示和新光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健全的产业链条和服务链条。加大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升级、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努力将南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南海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先进制造业的主基地、科技创新的先行园、国际合作的引领者和产城融合的示范区。

(3)加快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以“新型产业社区”模式,加快推进瀚天科技电子城、南海天安数码新城、鸿·都市产业载体、南海三山科技创意产业中心、生命科学健康产业园、三山智汇广场、汇源通大厦、轻工业产业园、金百福都市广场、泓锋现代信息服务业大厦、“方舟一号”都市创意产业园、创越时代文化创意园、虹港国际时尚创意港等都市型产业载体和主题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城市、人口的融合发展和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4)做大做强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以瀚天科技城为核心园区,打造国家级环保产业促进平台;整合全区产业载体资源、行业企业资源,打造环保装备、环保产品、环保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领域的专业生产和制造基地;建设环境服务模式、环境服务政策、环境服务产业三大高地,打造集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工程建设、咨询服务、运营服务、行业集成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性环境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5)建设国家(南海)高端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以汽车整车、汽车关键零部件及与之相关配套的专用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光电装备制造产业、智能电网成套装备产业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在重点技术利用上有突破性进展;加大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开发力度,构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集聚效应,提升南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层次。

(6)加快建设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南海中国科学院中医药生物科技产业中心的创新平台为支撑,加快产业化基地、商贸物流区、康健体验区、生活服务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整合区内原有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资源,将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国南方生物医药城)建设成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医药科技领域重要的技术转移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并最终建设成国家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及健康产业基地。

(7)推进广东省新光源产业基地建设。以产业的集约化、集群化、高端化为总体目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用国际化的视野,以大基地、大市场、大平台为载体,通过搭建市场交易中心、行业技术创新及公共服务平台,制订有竞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实施行业中心引领、龙头企业带动、技术创新驱动、信息化和高新化改造、品牌提升、产业链延伸等战略,建设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照明产业集群。

(8)推进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以3000亩产业基地为载体,以中科院科研成果产业化为支撑,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建设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公共检测中心、孵化器和新材料企业加速器,推进新材料技术研发、引进和转移转化,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汽车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土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9)建设广东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以“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中心”、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为支撑,依托佛山整车及汽车配件产业的良好产业基础,以及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日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及一汽―大众核心部件供应商等龙头和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关键的零部件、空气系统、氢气系统、水系统、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

(10)加快建设华南(国际)口腔医疗器材产业城。依托南海牙科综合治疗台产量占全国50%、拥有牙科手机等拳头产品的产业优势,通过建设口腔器材企业总部大厦、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口腔医疗器材展示交易中心、口腔器材行业电子商务中心等行业发展平台,建设全国首个集口腔医疗器材生产、研发、企业孵化、产品中试、成果鉴定、技术项目展示发布、国际交流、人才培训于一体的国际化专业科技园区。

(11)建设佛山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依托佛山市制造业发达,南海信息化建设基础雄厚,以及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城市配套完善、信息服务业集中等优势,在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C区建设佛山市电子商务产业园。通过建设产业培育、技术支撑、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人才服务等平台,引导本土制造企业建设一批网上商城,引进和培育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建设一批行业垂直电商平台,促进电商交易、信用安全、物流配送、供应链协同、融资服务等电商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国内知名、华南地区领先的电子商务园区。

(12)建设中国科学院中科院佛山育成中心及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院与佛山市扎实的院市合作基础,围绕佛山市产业发展定位,发挥中科院科研成果资源与人才技术优势,结合南海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建设中国科学院中科院佛山育成中心及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园。通过搭建激光加工中心、纳米加工平台、生物医药公共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建立中科院技术团队和本地企业的技术对接平台和机制、承接中科院科研成果孵化等措施,建设中科院属研究所与南海区主导产业技术对接与高技术企业育成的平台,建设中科院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产业载体。重点发展精密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光机电一体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1)实现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通过专项科技经费资助和科技计划支持等措施,引导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设计中心、中试基地等研发机构,2017年实现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2)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积极推进院企合作、校企合作,引导创新型企业组建开发研究院、院士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支持企业申报各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制定创新路线图,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3)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计划。入推进“南海区选种育苗行动计划”,按照《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要求,配套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资金,扶持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

(4)探索“哑铃型”企业研究院建设模式。鼓励行业优势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设立研究院,构建技术合作、协同研发的创新通道,形成地方科技产业和科技应用为一头,人才富集区研发和基础研究为一头的“哑铃型”创新合作体系。

4.加强国际及区域科技合作

(1)加快珠三角国际科技园建设。推动佛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核心园建设珠三角国际科技园,实现产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和公共配套服务国际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2)推进粤港科技产业升级试验区建设。以三山新城为核心区,通过粤港共建孵化器、加速器、主题科技园、国际科技合作等支撑平台,开展粤港科技服务业合作、粤港科技金融合作、国际科技与产业合作等大试点,培育世界级的科技产业带。

(3)推进本土科教资源与产业的融合。鼓励本土高校结合产业需求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建设开放的资源共享技术平台和信息网络体系,校地共建技术开发联合体,就地转化科技成果,共同培养创新人才。

(二)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在机械装备、家用电器、建筑陶瓷、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优势传统产业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示范应用,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1)机械装备。开展数控化装备创新设计、加工工艺、专业化数控系统和集成应用等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典型装备的专业数控系统和数控化机械产品,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机械装备自主创新能力。

(2)建筑陶瓷。重点开展陶瓷原料的绿色化和高效利用技术、陶瓷产品的薄型化和轻量化技术、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支持陶瓷喷墨打印技术和装备、无机复合产品制造技术、高导热系数陶瓷产品制造技术等应用推广,发展特种陶瓷,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效益。

(3)纺织服装。加强高档面料、功能型面料、医用保健纺织用品、汽车内饰产品以及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开展高速数控一代织机的技术,智能针织横机的研制,在纺织终端产品使用CAD/CAM技术、RFID技术,重点支持印染废水治理及回用技术等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推广。

(4)有色金属。重点推进铝型材表面处理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建设,突破无铬钝化技术、无氟无铵表面预处理新技术、无镍封孔技术,建立铝表面处理技术集成创新与中试验证平台,对大型、复杂截面铝型材挤压技术和装备,大截面高合金化铝铸锭的热顶铸造工艺及装备进行研发。

2.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光电产业。突破LED外延及芯片制备、大功率器件封装等关键技术,开展白光LED光源系统集成及智能化、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关键设备及原材料的国产化等技术攻关。重点建设规模化外延芯片、大规模LED封装、LED背光及照明应用、关键配套材料及部件、设备等产业化项目。

(2)新材料产业。优先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汽车汽配材料、生物医药和医学工程材料,重点提升先进金属材料、纺织新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壮大现有新材料企业,培育新兴新材料企业,引进国内外重点新材料企业,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规模化发展,提升新材料产业整体能力和水平。

(3)生物医药产业。提升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化生产能力,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抗药物、治疗性疫苗、多肽药物等生物技术新药,大力推进高效、安全新型化学药物产业化发展。加强中药的剂型改造和二次创新,支持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化,现代制药技术和方法在中药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等过程中应用,提高南海中药产品的产业化水平。

(4)节能环保产业。以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加快产业促进平台建设,优先培育环保技术咨询与服务、环保工程设计及施工等环境服务业;重点发展环保设备、环保技术装备及节能产品等制造业,着力培育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与装备、环境治理装备关键部件以及节能环保材料等新产业,使南海区成为我国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和环保产业主要基地之一。

3.发展现代服务业

(1)加快培育一批高端服务业集群。以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为抓手,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金融租赁、小额贷款、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业,酒店、会展、餐饮、休闲娱乐等商务服务业,数字媒体、数字出版、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信息服务业,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IT产业,工业设计、广告、展览、企业顾问等咨询服务业,建设一批集研发、展览展示、总部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总部基地,培育一批高端服务业集群。

(2)做强一批高端生产性服务平台。以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为平台,探索建立服务于“总部经济”建设的各类后台数据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培育新型网络信息服务业。重点支持中国(佛山)赛宝实验室建设打造华南首个国家级一站式光电显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建设综合性多功能检测机构和一批具有地区优势的行业检测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汽车零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华南汽车配件检测中心,提高佛山检验检测的水平和对外辐射能力,推动中标国际检测认证认可服务平台的建设。

(3)建设专业镇特色服务网络。发挥南海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较为健全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省部院产学研合作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各专业镇结对选择高校、科研院所,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快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信息网络、质量检测、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企业融资、企业孵化、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企业服务平台,打造一支专业化服务团队,着力解决产业和行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建成服务功能比较完善、规范化、品牌化的专业镇特色服务网络,切实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分工,引导中小微企业从传统加工型向“专精特新”型转变,推动专业镇特色产业垂直整合和集群化发展。

(三)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1.加快金融和科技资源集聚

以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为载体,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金融机构,加快集聚国内外创新型金融资源。力争到2015年,引进全国性和全球区域金融后台服务机构达20家,私募创投、融资租赁等创新型金融机构达100个,募集资金达300亿元。

以全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主题科技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基地及创新平台为载体,大力引进创业团队及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国内外科技资源。力争到2015年,引进8―10个国内外领军型科技创业团队。

2.搭建高水平的“金融·科技·产业”对接平台

大力推进广东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区域OTC市场、区域发债平台、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资本交易市场,积极争取“新三板”试点,构建高水平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努力推动“中国(广东)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洽谈会”升格为国家级论坛,将“金洽会”打造为我省金融、科技、产业合作的对接平台和宣传平台。推进“科技金融网上超市”和“科技金融俱乐部”的建设,实现科技金融的线上无缝对接、线下面对面对接。

3.建立多层次科技投融资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成立政策性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股权基金,鼓励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信托等创新型金融机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设立财政风险投资“母基金”,探索投资风险多方分担的新模式。引进广东粤科风投集团服务平台,推动科技企业与粤科风投集团建立长效对接机制。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等规模,成立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实施金融对接产业扶持计划,推广“商圈”融资模式,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新型(准)金融机构覆盖面,设立政府发起的政策性小额贷款公司、科技再担保公司,加大对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

4.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工程

完善企业上市扶持政策,创新培育上市企业梯队各项机制。实施区领导联系重点拟上市企业制度,完善“绿色通道证”服务制度,强化部门联动制度。挖掘和储备一批重点扶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一批金融机构为合作机构,组织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引入科研机构研发成果与企业嫁接,从而加快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四)构建开放高效的人才创新体系

1.深入推进“蓝海人才”计划

完善《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团队创业计划扶持办法》,加强宣传和推广,拓宽“蓝海人才”目标团队的区域和领域,优化对创业人才团队的考核和评审,强化对创业人才团队落地后的支持和服务,特别是加强创业团队与本地产业载体、产业资本、应用市场对接的支持。通过深入推进“蓝海人才”计划,进一步打造区域品牌,拓展海内外人才引进的渠道,通过发挥“以团队带项目,以项目促产业”的链式效应,促进产业的创新发展

2.推进“科技镇长团”工程

进一步推进在重点高校、综合性科研院所物色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到我区政府部门、镇(街)挂任领导职务的“科技镇长团”工程,以“科技镇长团”为纽带,建立镇道)、产业集群、骨干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产业资源与高校技术、人才资源的全面对接。到2015年,建立起两年一轮换,覆盖全部镇道)、园区和产业基地的“科技镇长团”校地合作机制。

3.深化校地人才合作

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从著名高校选拔一批博士研究生到企业进行科研实践,在解决企业实际技术课题的同时,加强企业与著名高校的教授、科研团队、实验室的技术合作;推进“清华南海研究生创新创业训练营”项目,将企业项目合作需求融入到研究生的创业课程训练中,推动南海企业与高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深化校地人才合作,强化南海企业对著名高校人才资源引进和利用。

4.实施“科技型企业家成长计划”

扶持行业协会、商会发展,鼓励组建企业家协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围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论坛、市场开拓、商业合作和投融资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每年重点培养30名科技型企业家,对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给予奖励。

5.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注重发挥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等本土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企业员工生产技术的职业培训,引导企业自办技能人才培训机构,引导行业协会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深化订单式培养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渠道,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到2017年初步构建技能人才公共培训体系,完善技能人才社会化培养评价方式和办法。

6.探索灵活高效的人才引进政策

以户籍、编制、分配、激励、流动等方面为突破口,以准入制取代审批制,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营造宽松的引才环境。对经认定的创新科研团队,根据不同层次给予100—800万的经费扶持。对经认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所在或新办的科技企业,科技计划予以优先支持,各类政策引导型创业投资基金予以重点支持。

7.优化创新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

以“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统筹规划、严格监管”为原则,按照“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配套完整、设施完善”的要求,采取政府投入、政企合作、民间投资等多种方式,在人才集聚区域建设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等人才安居房,深入推进“人才安居工程”,不断优化创新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

8.更好地利用中心城市的人才资源

充分发挥广佛同城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挖掘利用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人力资源平台的潜力,用好用足广佛同城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为密切广州高校、科研机构与佛山产业的合作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交通、工作、生活等配套条件,促进广州人才资源向佛山柔性流动和高效集聚。

(五)构建服务于创新的行政支撑体系

1.树立创新驱动的核心理念

破除一切妨碍创新的思维定势、行政障碍,广泛凝聚发展共识,提高创新服务效率,为创新开绿灯、出实招、求实效,为创新型城市建设保驾护航,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务环境。

2.推动行政体制改革

在大部制改革的框架下,更加突出科技的主角地位,推动基层科技部门的机构、编制、经费“三落实”。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作用,形成“大科技、大开放、大协作、大发展”的强大合力。

3.探索创新环境新机制

加快以备案制为主的企业注册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简化技术入股创办企业的注册办理手续和科技企业注册程序。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重大技术设备融资租赁、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创新。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政策的落实。制定出台民营科技园区产权分割与产权登记的具体实施办法,支持民营科技园区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改善科技企业的发展环境。

(六)发挥知识产权引领保障作用

1.提升企业专利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

建设镇(街道)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行业、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库,建立区知识产权先进单位激励机制和“企业专利管理师”培育机制,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百千对接”工程和企业“专利清零行动”,推动专利成果标准化,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提升企业专利运用和管理水平。

2.开展商标培育计划

推进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申报培育工作,推动促进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申请和应用工作,引导新兴行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分类指导外向型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形成重点企业品牌国际化帮扶机制。

3.构建制造业先进标准体系

在光电、新材料、机械装备、陶瓷等产业,以提高技术标准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核心,助推企业制订先进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培育一批先进标准示范企业;推动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

4.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推进商标监管工作,完善商标数据管理,加强商标注册信息的统计服务。利用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与行业提供专利数据库建立、专利信息检索、专利分析报告等服务。建立和完善集标准采集、加工、研究、培训、服务、交流于一体的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5.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创办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实施“专利特派员”制度,为企业培训培养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定期组织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人员“入园进企”,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

6.实施知识产权和科技融合行动

突出知识产权政策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强化知识产权在各类评审指标体系中的内容和比重。建立发改、经贸、科技项目与发明专利挂钩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的数量、质量及管理情况作为各级科技、技改项目立项,各类扶持奖励和资质认定、审核的重要条件。

(七)着力营造创新文化

1.科技惠民共享创新成果

开发和应用科技手段,提高公共安全信息化水平,开展绿色环保技术创新示范,提高医疗保障技术水平,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加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加快社会管理与民生领域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提高科技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民众城市生活品质,建设环境友好、绿色和谐的智慧城市。

2.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加强对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的宣传,支持科普基础设施和创新文化载体建设,深入开展“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和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开展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育最具创新活力的创新土壤,着力营造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全民参与的创新文化环境。

四、第二阶段重点工作(2018—2020年)

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水平进入全市前列,在全市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重点工作如下:

——进一步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创新机制体制建设,不断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与运用,积极建设企业创新文化。

——进一步完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着力解决行业技术创新分散、封闭问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研发的大协作体制,加强共性技术的产业化转移与推广扩散。促进企业强强联合,打破行业技术壁垒,提高共性技术研发的水平和质量。

——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与突破,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积极组织实施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重大项目攻关、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突破高新技术重点领域的科技“瓶颈”。开展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组织引导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进一步开放创新,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加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力度,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充分借鉴国外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提高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完善产业与城市发展环境,推进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推动孵化器、加速器、国家级产业基地和投资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加强创新文化载体、文化创意平台和文化产业集群建设,营造城市创新良好氛围。

五、重点项目

坚持重点项目带动原则,以项目的落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南海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共包括重点项目25项,其中技术创新平台项目9项,创新型产业园区和基地项目16重点项目详细资料见附件2

技术创新平台项目包括:南海中国科学院中医药生物科技产业中心、广东工业大学佛山机械数控装备技术研究院、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汽车行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环保产业促进平台、广东产业金融研究院、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华南分中心、中国科学院纳米器件平台、珠三角设计谷

创新型产业园区和基地项目包括: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海园)、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国家(南海)高端装备产业园、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广东新光源产业化示范基地、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广东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华南(国际)口腔医疗器材产业城、南国酒镇产业基地、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力合(佛山)科技园、佛山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科学院中科院佛山育成中心及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园、丹灶世海钢材物流中心、九江医疗无纺布产业基地。

鉴于本方案实施时间跨度较长,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建立重点项目增补和退出机制,在每年度的工作计划中对已完成和新增的重点项目进行明确,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点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六、组织与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主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参加的南海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和协调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

(二)安排专项资金

在整合现有科技财政资金和其他相关财政资金的基础上,区、镇(街)两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连续5年,投入不少于30亿元经费,用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从2013—2017年,区、镇(街)两级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6亿元。

(三)落实责任分工

由南海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我区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需要和各项重大工程完成情况,拟定各部门、镇(街)年度任务分工,制实施计划,报领导小组审定后发布。将创新型城市建设年度工作纳入各部门领导的任期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四)完善政策保障

在我区现有的《推进品牌战略与自主创新扶持奖励办法》、《促进优质企业上市和发展扶持办法》、《人才团队创业计划扶持办法》,“雄鹰计划”“选种育苗行动计划”、“北斗星计划”的相关扶持措施,以及促进绿色照明、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出台促进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促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扶持政策等,加快形成适应新时期科技创新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全面覆盖科技投入、人才、企业创新、公共平台、税收优惠等政策领域。同时,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各项税收优惠等政策,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

(五)强化考核督察

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在各单位年度经济社会工作任务考核中增加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考核项有关指标,对各单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并加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动态管理和定期评估。监察部门负责对各相关部门、各镇道)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工作计划履行职责或者工作不力的,责令整改并追究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对我区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进行监督和视察,同时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和监督作用。

(六)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根据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的需要和新时期科技工作的需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突破现行人员体制,以创新模式吸引高端优秀人才进入科技管理队伍。在科技部门试行以聘用制公务员制度招聘总工程师职位,向全国公开高薪招聘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配齐、配强镇道)科技工作人员,强化一线科技工作队伍建设。在科技部门组建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为政府提供研究和制定产业政策、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定期开展产业调研等服务。

 

    附件:1.《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2.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重点项目表

 

 

 

 

 

 

 

 

 

 

 

 

 

 

 

 

1

 

 



附件1

 

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序号

重点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单位

协同单位

1

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打造行业性、区域性、综合性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器;提升科技资源公共服务能力。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

各镇(街

引导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中试基地等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申报各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制定创新路线图。

鼓励行业优势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设立研究院,构建“哑铃型”创新合作体系。

推进“南海区选种育苗行动计划”,配套安排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资金,扶持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

区财政局

推进院企合作、校企合作,引导创新型企业组建开发研究院、院士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

区人才办

加快珠三角国际科技园建设,推动国际科技合作。

佛山高新区

推进粤港科技产业升级试验区建设,加强粤港科技合作。

区民政和外事侨务局(外事侨务)

推进本土科教资源与产业的融合。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

2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机械装备、家用电器、建筑陶瓷、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端环节延伸。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经贸)

各镇道)

 

抓好产业链重大关联项目的引进弥补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

建设一批集研发、展览展示、总部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总部基地。

加快培育金融、商务、信息、咨询等高端服务业集群。

加快建设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打造一支专业化服务团队,建成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提高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

大力培育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设一批工业设计、共性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平台,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

3

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高标准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积极创建广东省产业金融试验区,建设一批知名金融机构的研发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呼叫中心、培训中心等后援创新服务中心推进创新型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建设,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推进知识产权投融资和保险工作,建立多层次创业投融资体系。

区金融办

区上市办

 

 

 

 

 

 

 

4

 

 

 

 

 

 

构建开放

高效的人才

创新体系

深入推进“蓝海人才”计划。5年内引进5—10个创新科研团队到南海创新创业。

 

 

 

 

 

 

 

区人才办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

推进“科技镇长团”工程。从高校、科研院所物色一批干部到我区挂职,促进产业资源与高校技术、人才资源的全面对接。

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清华-南海研究生创新创业训练营”等项目,深化校地人才合作。

 

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深化订单式培养制度,加强对企业职工生产技术的职业培训,到2017年初步构建技能人才公共培训体系。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实施“科技型企业家成长计划”。鼓励组建科技企业家协会,每年重点培养30名科技型企业家,奖励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家。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

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企业员工生产技术的职业培训,引导企业自办技能人才培训机构,引导行业协会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深化订单式培养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渠道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

探索灵活高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以准入制取代审批制,对经认定的创新科研团队给予科技经费扶持,科技计划予以优先支持,各类政策引导型创业投资基金予以重点支持。

优化创新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在人才集聚区域建设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等人才安居房,优化创新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

国土城建和水务局(住建)、各镇道)

更好地利用中心城市的人才资源,促进广州人才资源向佛山柔性流动和高效集聚。

 

5

构建服务于创新的行政支撑体系

落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财政资金投入

区财政局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

落实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等指标纳入对各道)街领导的任期考核指标体系。

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

简化科技企业注册程序,简化技术入股创办企业的注册办理手续。

区工商局

 

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的落实。

区国税局、地税局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

探索科技园区运营新模式。制定出台民营科技园区产权分割与产权登记的具体实施办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国土城建和水务局(规划国土

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进度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政务监察和审计局(监察

6

着力发挥知识产权引领保障作用

建设基层服务平台和行业知识产权数据库,建立区知识产权先进单位激励机制和“企业专利管理师”培育机制,开展“百千对接”工程和企业“专利清零行动”,提升企业专利运用和管理水平。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

区质监局

开展商标培育计划。推进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申报培育工作,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申请和应用工作,打造区域品牌。

区工商局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

构建制造业先进标准体系,助推企业制订先进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培育一批先进标准示范企业;推动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

区质监局

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商标管理和统计服务,利用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与行业提供服务。建立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

区质监局

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实施“专利特派员”制度。

 

实施知识产权和科技融合行动。强化知识产权在各类评审指标体系中的内容和比重。

 

7

着力营造创新文化

加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精神,提高广大市民的创新意识。

区委宣传部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

弘扬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支持科普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

区文旅游局(文化旅游)

科技惠民共享创新成果。加快社会管理与民生领域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提高科技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民众城市生活品质,建设环境友好、绿色和谐的智慧城市。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

区各相关部门

 

 

 

附件2

 

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

实施镇

道)

一、技术创新平台项目

1

南海中国科学院中医药生物科技产业中心

加快孵化中心、产业化基地、配套检验检测平台、博览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加强考核评估,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

建成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中心。

狮山镇

2

广东工业大学佛山机械数控装备技术研究院

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主体,整合国内外机械数控装备技术资源和创新要素,以“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化公司”的模式,引进创新团队,攻克若干机械数控装备核心技术。

打造广东数控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池、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创业孵化福地。

狮山镇

3

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

以“LED照明标准光组件项目”为突破口,面向LED产业链各环节创新需求,构建七大产业服务平台,整合创新资源,打造LED产业战略智库、信息交互中枢、检测认证基地、技术创新桥梁、金融服务尖兵、人才培养高地、成果展示舞台。

建设国家级的LED产业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

狮山镇

4

汽车行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

集成PCM无模快速制造技术、PDM铸型直接制造技术、快速模具和铸造技术、CNC精密加工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的检测设备等形成“数字化快速制造系统”,为企业提供三维设计、铸造模拟、快速铸造、精密加工、综合检测等高技术服务。

每年可至少为50家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配套南海的整车和汽配产业链。

狮山镇

5

环保产业促进平台

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对外展示中心、产学研金融合作中心、环保新技术和新产品博览会、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等七大功能平台,为环境服务行业提供检测认证、科技金融合作、信息发布、对外交流合作等产业创新服务

打造国家级环境服务业促进平台,推动环境服务业在南海集聚发展。

桂城街道

6

广东产业金融研究院

致力于加强“产业金融”理论、学术及政策研究,为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创建“广东产业金融中心”和“国家产业金融试验区”提供高端智库服务和战略支持;为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及企业投融资需求提供专业服务。

打造华南地区有影响力的“产业金融”研究中心,推动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建设和发展。

桂城街道

7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华南分中心

依托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的行业影响力,围绕华南地区半导体照明产业需求,建设半导体照明工程师认证培训、LED大讲堂两大产业服务平台搭建华南最具资源的产业技术合作及产业咨询平台。

最终建设一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狮山镇

8

中国科学院纳米器件平台

依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中工业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需求,通过开展纳米技术核心元器件、核心制造工艺等创新、研发服务。

打造立足南海,面向珠三角,集纳米技术产品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输出、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创新平台。

狮山镇

9

珠三角设计谷

依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广州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的工业设计机构和人才资源,建设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工业设计平台。

打造一个集工业设计业务外包、工业设计咨询、产品战略咨询、行业产品发展路线图规划、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狮山镇

二、创新型产业园区、产业基地项目

1

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

加快千灯湖片区的粤港金融科技园、国际金融信息科技产业园、佛山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高端科技园区建设,引进金融科技企业总部,建设集超甲级写字楼、科技研发、产业孵化、电子商务、商业配套、高端人才聚集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总部聚集区和高科技产业社区

打造国家级产业金融试验区和“科技金融结合示范区”

桂城街道

2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海园)

设立国际合作主题园区,大力引进欧美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引导国际资本进入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新型显示和新光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形成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的产业链条;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从企业孵化到上市的服务链条,推动 “新三板”试点。

力争2017年跨入全国高新园区20强行列,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阵地。

狮山镇、

丹灶镇

3

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瀚天科技电子城、南海天安数码新城、鸿都市产业载体、南海三山科技创意产业中心、生命科学健康产业园、三山智汇广场、汇源通大厦、轻工业产业园、金百福都市广场、泓锋现代信息服务业大厦、方舟一号都市创意产业园、创越时代文化创意园、虹港国际时尚创意港等都市型产业载体和主题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城市、人口的融合发展和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打造佛山市乃至广东省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桂城街道

4

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

以瀚天科技城为核心园区,打造国家级环保产业促进平台;整合全区的产业载体资源、行业企业资源,打造环保装备、环保产品、环保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领域的专业生产和制造基地;建设环境服务模式、环境服务政策、环境服务产业三大高地。

打造集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工程建设、咨询服务、运营服务、行业集成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性环境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桂城街道

5

国家(南海)高端装备产业园

重点发展以汽车整车、汽车关键零部件及与之相关配套的专用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光电装备制造产业、智能电网成套装备产业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产业。

在重点技术利用上有突破性进展,构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集聚效应,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狮山镇

6

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以南海中国科学院中医药生物科技产业中心的创新平台为支撑,建设孵化中心、产业化基地、生物医药配套平台、生物医药博览中心、商贸物流区、康健体验区、生活配套区,佛山德国医药产业园、国际医院、医疗再教育中心、国际康复中心、国际老年医疗中心、医学研究中心、文化中心等。

建设国家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及健康产业基地。

狮山镇

7

广东新光源产业化示范基地

以LED为主的绿色照明产业基地,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规划设有科技研发区、办公区、专业生产区、生活配套区等

打造绿色照明产业集群

狮山镇

8

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

以3000产业基地为载体,以中科院科研成果产业化为支撑,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建设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公共检测中心、孵化器和新材料企业加速器,推进新材料技术研发、引进和转移转化,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汽车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土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里水镇

9

广东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

以“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中心”、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为支撑,依托佛山整车及汽车配件产业的良好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燃料电池电堆关键的零部件、空气系统、氢气系统、水系统、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

培育形成3家以上产值超1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

丹灶镇

10

华南(国际)口腔医疗器材产业城

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建设口腔器材企业总部大厦、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口腔医疗器材展示交易中心、口腔器材行业电子商务中心等行业发展平台。

建设全国首个口腔器材领域的国际化专业科技园区。

狮山镇

11

南国酒镇产业基地

建设南国酒文化博览中心、白酒生态酿造储存区、高档酒生产基地三大酒文化平台;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AAAA旅游景区,打造南国酒文化品牌。

建设南国酒镇产业基地,助力西部片区国家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建设。

九江镇

12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力合(佛山)科技园

占地493.7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研发中心、公共技术平台、中试车间、试验检测中心、企业总部、留学生创业中心、科技创新型企业孵化器中心培训中心;综合配套用房包括人才公寓、服务商业、康体设施、商务会所、学术交流及产品展示中心等。

成立微纳电子装备、数控和机器人三个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开发不低于4种行业的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组建不低于100人的本地化研发团队,研究院整体累计销售和服务获利额不低于每年2亿元。

狮山镇

13

丹灶世海钢材物流中心

公共仓储区、深加工区、零售区、商务办公区和生活配套区域,总用地面积约1700亩,总投资35亿元。

年钢材吞吐量达200万吨以

丹灶镇

14

九江医疗无纺布产业基地

高速五喷头医用无纺布生产线、高速三喷头卫材无纺布生产线、医用无纺布后整理生产线、医疗制品生产洁净车间建设;2013年新增建设项目——SSMS高速无纺布生产线,专攻卫材领域。

 

九江镇

15

佛山市电子商务产业园

在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C区建设产业培育、技术支撑、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人才服务等平台,引导本土制造企业建设网上商城,引进和培育国际、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建设行业垂直电商平台,促进电商交易、信用安全、物流配送、供应链协同、融资服务等电商产业集聚发展。

将佛山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国内知名、华南地区领先的电子商务园区。

桂城街道

16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佛山育成中心及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园

建设激光加工中心、纳米加工平台、生物医药公共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中科院技术团队和本地企业的技术对接平台和机制、承接中科院科研成果孵化。重点发展精密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光机电一体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打造中科院属研究所与南海区主导产业技术对接与高技术企业育成的平台和中科院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产业载体。加快实现佛山高新区创建国家一流高新区的目标。

狮山镇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二科            2013711日印发

千年古郡·幸福南海
  分享到: 分享到网易微博
千年古郡·幸福南海